close

胰臟脂肪浸潤、非酒精性脂肪胰疾病,俗稱脂肪胰。

 

雖然不喝酒,因為肥胖造成過多的三酸甘油酯堆積在胰臟,引起的疾病。

利用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都可偵測到胰臟是否

有脂肪浸潤。

胰臟脂肪變性與肥胖、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的關聯,可能也和糖尿病、脂肪肝、胰臟

外分泌失能有關係。

 

脂肪組織是一種內分泌器官,分泌多種脂肪激素,這些細胞激素會促進發炎反應。

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脂肪堆積在內臟,它們不是正常脂肪堆積的地方,所以稱為

異位脂肪,和皮下脂肪有所區別。

脂肪胰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相類似,就是異位脂肪會堆積在胰臟與肝臟。肝臟是內臟

器官中相對最大的倉庫,所以異位脂肪首先堆積在肝臟,然後以同樣的型態堆積在胰臟。

堆積於器官組織肝臟、心臟、肌肉、胰臟等的異位脂肪與肥胖和胰島素抗性有關。在

氧化壓力下,這些脂肪會局部釋放出細胞激素造成發炎反應與器官失能。

例如:肝臟脂肪浸潤,造成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脂肪肝與胰島素抗性、高血脂症、肥胖有關,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個表現。

研究胰臟脂肪浸潤,發現:

1.成人胰臟重量與體重成正比。

2.肥胖的人有胰臟脂肪浸潤的比率,比正常體位的人要高一些。

3.胰臟脂肪浸潤含量與年齡和肥胖有關。

 

脂肪胰的檢測儀器有四種:

評估脂肪胰最佳的工具是核磁共振。

最普遍、最方便的工具,就是腹部超音波。

診斷標準以腎臟的回聲度做參考,胰臟的回聲度高於腎臟,則表示有脂肪浸潤。

或是以定性方式來判斷,如果胰臟的亮度和脂肪肝的亮度相似,就判定是脂肪胰,

但沒辦法比照脂肪肝訂出輕、中、重度。

因為胰臟位置在後腹腔,腹部超音波有時難以正確評估其脂肪浸潤的程度,有時

因為腸氣遮蔽,而看不清楚。

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三種儀器,都可以提供較準確的檢測。

缺點是這些檢查,費用較高,一般健檢無法普遍施行。

 

脂肪胰在健檢人口盛行率約16%

檢查儀器是用磁振造影,採用標準是胰臟若有10.4%有脂肪浸潤,即為脂肪胰,

因為接受健檢者或是志願受試者,通常比較年輕,因此脂肪胰在一般人真正的盛行率,

推估可能跟脂肪肝類似,約30%

 

脂肪胰與慢性疾病的關聯性:

1.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有: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血糖、血脂、血壓。

脂肪胰可能是代謝症候群有意義的臨床表徵,也可說是代謝症候群更早期的表現。因為

胰臟脂肪浸潤的含量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也隨身體質量指數增加而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胰臟疾病與性別(男性較多)、肥胖、內臟脂肪含量都有相關。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

5項組成因子,符合3項以上,就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有極高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1.腰圍:

  男性 90cm35.5吋),女性 80cm31.5吋)。

2.血壓:

  收縮壓 130mmHg 舒張壓 85mmHg

  或是正在服用降高血壓藥物。

3.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值 100mg/dL

  或是正在服用治療糖尿病藥物。

4.空腹三酸甘油酯:

  三酸甘油酯 150mg/dL

  或是正在服用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男性 40mg/dL,女性 50mg/dL

 

2.糖尿病:

肥胖的人胰島素分泌會隨胰島素抗性增加而增加,以維持血糖平衡,當胰島素分泌

不足代償胰島素抗性的需求,血糖會升高、容易罹患糖尿病。

胰臟過多的脂肪浸潤,可能會傷害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一樣容易罹患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高達6070%有脂肪胰。

若有脂肪胰,代表具有未來潛在糖尿病風險,即使現在血糖沒有異常,但隨著胰臟脂肪

堆積愈來愈多、胰島素敏感度愈來愈差,加上老化這個促進的因素,上了年紀以後,

就有可能影響血糖,引發糖尿病。

 

3.脂肪肝:

脂肪肝的患者中約68%同時有脂肪胰,而脂肪胰患者則高達97%有脂肪肝。

超音波與內視鏡超音波診斷脂肪胰,顯示脂肪胰與脂肪肝有顯著的相關性。

核磁共振同樣顯示胰臟脂肪含量與肝臟脂肪含量成正比。

屍體解剖取樣,也顯示胰臟脂肪總量與肝臟脂肪總量有正相關。

脂肪肝和脂肪胰的相關性,女性比男性更為顯著。

 

4.外分泌系統:

脂肪胰和胰臟發炎不同,脂肪胰影響的是胰臟的內分泌功能,胰臟發炎則是胰臟的

外分泌功能出問題。

胰臟脂肪堆積對胰臟外分泌功能的影響,需要更多臨床研究與胰臟功能研究來評估。

 

5.胰臟炎與胰臟酵素:

脂肪胰、胰臟酵素和胰臟炎,三者沒有相關性。

胰臟酵素升高,常見於胰臟炎。

脂肪胰的患者,其胰臟酵素值比正常人要低。

胰臟酵素值偏低與胰島素抗性有關,患者有較高風險後續出現新陳代謝異常,引發

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

 

6.胰腺癌:

肥胖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脂肪胰是否也是其中一項?有待更多臨床研究來確認。

在脂肪胰組與非脂肪胰組之間,胰腺癌的腫瘤指標CEACA 199並無顯著差異。

 

國外臨床利用糖尿病藥物來改善脂肪肝和脂肪胰:

糖尿病的共伴因子很多,包括脂肪肝、脂肪胰,所以治療較嚴重的脂肪肝,也就等於改善

脂肪胰。國外已經利用糖尿病部分用藥的機轉來治療脂肪肝、改善脂肪胰,台灣還沒有

納入臨床研究。

國外有三種嘗試:

1.脂肪肝患者使用雙胍類藥物或胰島素增敏劑,把內臟脂肪轉移到皮下去,同時

  消除肝臟和胰臟的堆積脂肪。

2.對病態性肥胖患者施行減重手術,術後體重很快減輕,血糖、血脂、血壓都會

  改善,胰臟脂肪也會在兩週內就被導流出去。還有患者術後腸道會分泌大量的

  GLP-1,可降低胃排空的速度、抑制食慾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治療脂肪肝和脂肪胰,不想手術的患者,預期使用GLP-1類藥物,也可以達

  到改善的效果。

3.因為異位脂肪是來自三酸甘油酯的堆積,三酸甘油酯又是從糖類來的,所以使

  用從尿中排出葡萄糖的藥物SGLT2可降低三酸甘油酯,也許能改善脂肪肝、

  脂肪胰、心臟的脂肪。

 

脂肪胰與脂肪肝兩者相關基因不同:

脂肪胰和脂肪肝有些部份雖然高度相關,但也有很多地方不同。與脂肪肝相關的基因,

與脂肪胰並無相關,兩者不是同一批基因。

脂肪肝的形成和後天的生活型態有很強的關聯性,比如運動、飲食、抽菸、生活習慣等。

但脂肪胰和生活型態的關聯性卻不大,可能有遺傳的因素。

造成三酸甘油酯的糖類來源包括果糖、蔗糖與玉米糖漿,攝取較多含糖飲料者,體內就會

堆積較多三酸甘油酯。戒除糖飲,能夠改善脂肪肝,但對於脂肪胰改善卻很有限。

 

發現自己有脂肪胰,該如何保護胰臟?

1.及早開始減少三酸甘油酯的堆積,就可以避免脂肪胰的發生。

2.有糖尿病家族史,就有較高機率罹患糖尿病,必須定期檢查、追蹤血糖、血脂、

  血壓等指標,保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避免罹病。

3.有代謝症候群,應該控制相關指標。

4.肥胖的人,應該立刻減重。

5.目前並未建議單就脂肪胰進行治療,希望能夠事先預防,如果真的生病了,才

  能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trick 的頭像
    Patrick

    胡敏雄的肝病筆記

    Pat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