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些疾病會有黃疸? 吉伯特氏症候群                 109.6.26 增修

 

成人血中總膽紅素濃度正常值為0.21.2mg/dl,超過2以上就是黃疸,大於3可以

看到眼白黃黃的,還有皮膚變黃、茶色尿、灰白色大便等黃疸現象。

黃疸不只是一種現象,它是生病的警訊,一定要立刻看醫生接受診治。醫師可從

病患的病史、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和各種影像學檢查,來判斷黃疸的成因,以便

對症下藥。沒有直接可以改善黃疸的藥物,疾病治癒了,黃疸自然就會消失。

 

膽紅素是血液裡紅血球的血紅素主要成份heme,代謝後的產物。未進入肝臟以前,

稱為間接或非結合型膽紅素。經由血液送進肝臟代謝後,形成直接即結合型膽紅素。

膽紅素由膽道,匯進總膽管,然後排入腸道。整個膽紅素的代謝與排泄過程,

有一點點不順暢,就可能引發黃疸。

 

有黃疸現象時,醫生會經由抽血程序,檢驗血液中的總膽紅素是否偏高?並區分黃疸

是屬於結合型膽紅素偏高,還是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瞭解屬於哪一種型態後,就

可以分析黃疸的病因。

結合型膽紅素偏高:

通常是肝臟或膽道相關疾病所引起的黃疸,包括病毒性肝炎,如BC型肝炎。

膽道疾病,如膽道阻塞、結石、腫瘤、膽管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等。

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

大多數是因為感染或藥物引起溶血,或是血球製造過度增加、先天性遺傳疾病、

溶血性疾病等。溶血性貧血患者因紅血球遭破壞後,未結合型膽紅素被排入血液中,

患者雖肝功能正常,但卻無法迅速把膽紅素排除,才會形成黃疸。

 

1.肝細胞性黃疸:

肝功能不好,無法代謝膽紅素,造成黃疸,如:肝硬化、BC型肝炎、

猛爆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參考GOTGPT、直接膽紅素數值。

 

2.阻塞性黃疸:

膽管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排放,造成黃疸,如:膽道閉鎖症、總膽管結石、膽道

阻塞、肝內結石、腫瘤、膽管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參考ALP鹼性磷酸酶、γ-GT丙麩氨轉肽酶、直接膽紅素數值。

 

3.溶血性貧血、感染或藥物引起溶血:

大量的紅血球壞死,非嚴重的貧血,造成黃疸,如:蠶豆症、血型不合、血球製造

過度增加、先天性遺傳疾病、溶血性疾病。

參考間接膽紅素數值。

 

4.橫紋肌溶血症:

肌肉大量的壞死,肌紅素無法代謝,造成黃疸,如肌肉痠痛。參考CPK數值。

 

5.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嬰兒出生後,產生黃疸的現象,眼白和皮膚變黃,大便顏色灰白(健兒手冊大便卡

16號)。血中膽紅素濃度正常值為12mg/dl(和成人的數值不同),通常黃疸

15,多數會自然消退,足月兒不會持續超過一個禮拜。

新生兒因為紅血球數目較多,壽命較短,代謝後的未結合型膽紅素也較多。加上

肝臟發育還未成熟,其代謝膽紅素的酵素功能較差。如果膽紅素超過一定值,

就需要接受照光或換血的治療,以免過多的膽紅素傷及腦部。

 

6.新生兒病理黃疸:

a.膽紅素製造過多,如血型不合、蠶豆症造成的溶血。

b.膽紅素排不出來,如餵母奶。

c.以上兩種的混合。

 3種黃疸,如果膽紅素值過高,同樣需接受照光或換血的治療。

d.肝臟或膽道疾病造成的黃疸,如巨細胞病毒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肝病、

 先天性膽道閉鎖症。新生兒感染,導致紅血球破壞、肝功能降低。

 

7.吉伯特氏症候群Gilbert's Syndrome

又稱青年性間歇性黃疸、家族性非溶血性膽紅素血症、遺傳性非溶血性膽紅素

血症、本態性肝機能不全、體質性肝機能障礙、體質性高膽紅素血症、幼年型

間歇性黃疸症。

是一種隱性遺傳的疾病,因為肝細胞裡的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酵素基因

(UGT-1A1)在其啟動區發生變異,酵素數量少且功能不足,使得血清中的未結合

型膽紅素清除速率變差。

多數人是在青春期或剛成年做健檢時被發現,總膽紅素值與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

超過正常、總膽紅素值約在1.23mg/dl之間波動性起伏,很少超過5,每天會

有變化,也有季節性差異。

這個症候群除了有黃疸、未結合型膽紅素值上升外,通常肝功能正常,理學檢查也

全部正常,沒有明顯病症。只有紅血球存活的時間比正常人短一些,但找不出特定

的溶血原因。

它的特點是長時間的飢餓與運動就會使總膽紅素值與未結合型膽紅素值上升,所以

隔夜空腹抽血時就會出現異常,餓得愈久數值上升愈高;還有手術、發燒、感染、

過度勞累、飲酒、壓力環境都會讓數值上升。

目前沒有治療藥物,只要增加卡洛里Calorie的攝取,每日飲食要超過400大卡,

就可以獲得改善。高熱量的食物如:穀物早餐、通心粉、花生醬、巧克力醬、

奶酪、植物油、鹽漬黃油、巧克力、全麥麵包、鱷梨調味醬、優酪乳、純果汁、

香蕉、堅果、橄欖油、培根、月餅、可樂、汽水、沙士、啤酒、泡麵、酪梨、

蛋黃、全脂乳製品等。

輕微高一點的膽紅素值可能終生存在,但不會增加病人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患者需要定期追蹤檢查,千萬不要接受另類療法,避免造成永久性的肝臟損傷。

 

黃疸可能的病因、合併症及處置:

1.可能病因:

膽囊結石發炎、膽管結石、猛爆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發作、

癌症、先天性遺傳疾病(吉伯特氏症候群Gilbert's Syndrome)。

膽結石的症狀:黃疸、發燒、腹痛等。

病毒性肝炎的症狀:先發生全身倦怠、噁心、食慾不振,然後出現黃疸、

                  甚至嚴重的肝衰竭、昏迷等。

癌症的症狀:黃疸合併明顯的體重減輕。

2.合併症狀:

發燒、右上腹疼痛、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變差、倦怠、肝衰竭、

昏迷、體重減輕、些微總膽紅素上升。

3.依症狀來排除黃疸:

B型肝炎: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減緩發炎。

膽道阻塞:使用內視鏡檢查治療、服用藥物,讓膽汁順暢的排放。

膽管炎:使用抗生素治療,消除感染發炎。

膽結石塞住膽管:透過膽道內視鏡取出結石。

膽結石塞住膽囊:施行膽囊切除術。

肝臟疾病引起的黃疸,導致肝衰竭:只有換肝一途。

 

短時間內吃了大量的橘子、南瓜、柿子、柳橙、紅蘿蔔、木瓜、芒果、哈密瓜、

南瓜、菠菜、萵苣等食物,會發現自己的皮膚變黃,即使不再吃,也要等上

好幾天才能褪掉,很多人誤以為得了黃疸到醫院就診。

因為這些食物富含胡蘿蔔素,碰巧食用者身上缺乏消化分解胡蘿蔔素的酵素,

胡蘿蔔素攝取過量,加上身體轉換維生素A效率低下,無法及時將胡蘿蔔素

轉換成維生素A;大量胡蘿蔔素就會隨血液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當患者血液

及汗液中胡蘿蔔素含量升高,皮膚就會呈現黃色。

 

短時間體內累積過量胡蘿蔔素導致皮膚變黃的現象,叫做『橘黃症』,或是

高胡蘿蔔素血症,多以小孩和年輕女性最為常見。橘黃症患者眼睛鞏膜(眼白

部分)絕對不會變黃,大小便正常,皮膚發黃的部位多是在臉部、鼻翼、

嘴巴四周、手部,除此部會再有其他症狀。

得了橘黃症不用過度擔心,只要停止食用高胡蘿蔔素的食物,過幾天自然代謝,

就慢慢消退了,對健康沒有害處。

 

 

常感疲累,就是肝不好?

 

常常覺得疲憊不堪,有很多原因:腎臟病、傷風感冒、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

下症、結核病、癌症末期、呼吸中止症候群、失眠、工作壓力和心理因素。

 

人們常常以為,肝不好,一定會疲倦、想睡覺。肝病初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

最簡單且快速的方法,就是抽血檢驗肝發炎指數ASTALT,同時照腹部超音波。

如果兩者都正常,那麼疲憊就與肝病無關,必須尋找其他的病因。

 

會引起倦怠的肝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末期和肝癌末期。

長期倦怠會影響生活品質,應及早就醫,找出病源,才是解決之道。

 

 

癌症病人是可以吃糖的

 

我們正常的細胞利用葡萄糖在有氧的環境下進行代謝產生能量,所以葡萄糖

是細胞能量代謝的主要原料。

癌細胞和正常的細胞代謝過程不一樣,癌細胞代謝最大的特性就是『快速生長

增殖』。癌細胞為了應付快速生長,不得不大量吸取葡萄糖,才能快速產生能量。

又為了快速增殖,必須獲取充足的養分,會刺激血管新生因子增生血管。另一

方面,癌細胞生長度遠比增生血管的生成速度快,造成癌細胞缺氧,為了確保

生命的延續,於是癌細胞侵犯周邊組織,甚至遠端轉移。

 

癌細胞能量的來源,並不是完全來自葡萄糖。有一類的癌細胞(約30%)是利用

胺基酸或脂肪作為能量代謝的主要原料。而其他70%癌細胞則是利用葡萄糖,假如

沒有葡萄糖,它們還是會利用胺基酸或脂肪。

所以癌症患者說不能吃糖,是錯誤的知識。

 

癌症營養照護需要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和脂質。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基礎,

攝取足量的蛋白質為重點,搭配醣類食物和攝取植物性來源的油脂。醣類食物

應該適量的攝取,不應該把醣類妖魔化,而完全不敢吃。

 

醣類食物包括全榖根莖類、低脂乳品類和水果,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吃下的

蛋白質,有效率的合成血球、提升免疫力及合成肌肉。來自醣類食物的葡萄糖,

是大腦主要的能量來源,同時會幫助合成紅血球和白血球。

 

癌症患者不能多吃的是精緻糖品,除此,攝取過量的精緻糖品還會造成肥胖,

進而導致高血糖引發第2型糖尿病、高血脂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精緻

糖品並非完全不能吃,建議減少攝取量和頻率。

根據研究指出:攝取過量的汽水和果汁,平均腦容量會減少,記憶力也會變差。

每天喝兩杯含糖飲料,會使大腦老化,比實際年齡老了兩歲。

 

吃糖可能有助於長者的記憶力和表現,適量糖品會讓長者心情愉悅,更積極的

全力完成困難的工作,不會覺得自己使盡洪荒之力去做這件事,所以長者不應

拒絕吃糖。同樣道理,癌症患者吃少量的糖品,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

 

 

抽煙損害肝臟

 

菸草經過燃燒後,產生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已證實的致癌物質有60多種。

焦油是最主要的致癌殺手,肝癌也是其中之一。尼古丁不會致癌,它是讓吸煙者

成癮的元兇。

抽煙會讓紅血球攜氧量減少,身體新陳代謝及血中氧、鐵離子的運輸,嚴重受到

阻礙,傷害肝臟的健康。抽煙同時造成免疫細胞中,細胞動素改變,肝臟受損,

引起肝細胞癌化。

 

有抽煙的慢性BC型肝炎患者,得肝癌的機率,是不抽煙的患者的兩倍。慢性C

肝炎患者,抽煙會造成血中氧、鐵離子的運輸,細胞動素改變,肝臟受損,進而

影響干擾素治療的成效。

肝病患者請及早戒煙菸,有:戒菸門診、戒菸班、特約社區藥局、戒菸專線

0800636363,可以協助戒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醫學 醫學保健 醫學健康
    全站熱搜

    Pat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